NCAA篮球网首页 NBA 姚明-火箭队 易建联-网队 赛前分析 赛场战报 CBA-中国男篮 女篮-WNBA 国际篮球

男篮亚洲几流并不重要 联赛揠苗助长捧巨人是隐患

更新时间:2009-12-18 2:15:34

  如果从来算不得亚洲一流,中国篮球是不是就要与中国足球合流?

  这个悬念在东亚运动会上似乎已经有了答案。中国男篮输得很难看,虽然并不是原装正版的国家队;中国足球输得也很难看,尽管也是年轻球员组成的国奥队,结果体育总局领导不偏不倚,就拿这两支队伍当典型说事儿。只不过,局内局外人仍然相信,信兰成主任才顾不得惦记足球,分心。

  这可不是他掌舵之下的中国篮球头一次丢掉冠军,比东亚运冠军更重要的头衔也丢过,1997年的亚锦赛,2002年的亚运会,还得加上今年的天津亚锦赛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他眼中的中国男篮不进反退也是必然,彼时的中国队好歹是后浪推着前浪,此时的后备军却看不出太多超越前辈的迹象,能不失望、能不焦急、能不自我否定?

  中国篮球在亚洲的地位倒是自有成绩证明,18次参加亚锦赛拿了14冠军,自1984年以来参加了每一届奥运会,如果这样还不算一流,只怕那些长期被中国队打压的亚洲对手们也不答应。若细论,中国男篮更是亚洲篮坛惟一能够长期雄踞顶层的球队,菲律宾、日本、韩国俱往矣,伊朗、约旦、黎巴嫩才崛起,而且亚洲篮球来回也就这么几支队伍折腾,难道非要拿足了所参加每一次大赛的冠军才敢称一流?

  能拿冠军不见得是一流,上届欧锦赛夺冠的俄罗斯就是典型。一流球队不见得能拿冠军,法国队这么多年了莫说冠军,连决赛的门槛都没摸着过,连奥运会的决赛圈都进不去,照样不妨碍旁人夸他们是强队。放开了说,假如我们以冠军为标杆,水平算几流都没关系,假如我们唯档次论,就别介意有输球落马的情形发生。最要紧的,那叫底气。

  假如真是秉承这等观念,中国队用东亚运交学费还是值得的,痛得让你清醒,又不至于伤及筋骨。这的确只是一支中国二队,却等于提前描绘了中国篮球五年后、十年后可能要直面的尴尬,或者说是回归正常之后的尴尬。过去的十年之所以不正常,是因为“移动长城”彻底改变了中国篮球的生长形态,传统的“快准灵”与其说是升级为“中锋核心”,倒不如说是从“面”到“点”的变迁,成于天才,赌于天才,只是巴望着姚明、王治郅们撑到永远。

  有一种讽刺是我们无法回避的:最近几年的CBA球队越来越热衷于梯队建设,CBA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工艺粗糙。俱乐部们的头号梦想皆是捧出一个新巨人,余下位置降低些标准也尽可接受,揠苗助长也好,无奈为之也好,能够入选国青队的新人还需要修正基本技术动作的例子绝非鲜见,于是乎俱乐部一线队很多时候要做青年队的事情,各级国家队很多时候还要做青年队的事情,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“速成”,大家手头做的却是拖延时间的事情,没法不扭曲。

  这大概也是中国篮球意欲重回“举国体制”的一种推动力。基础不稳,巩固起来又并非一日之功,“精英战略”在某个时段里终归是能发挥正面作用的,可惜的只是这批本该代表未来的精英,也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自我升华。而且还有一点需提醒,“精英战略”同样不是解决中国篮球系统问题的终极方案,过去的十数年改革过程里,中国篮球早尝过了各种顾此失彼的苦头,却多少被屡次杀入世界前八的光环掩盖而已。够冷静的,现在亡羊补牢就不算晚。

  画蛇添足一句,中国篮球可以忽略是亚洲几流,中国篮球却最好少跟那句口号重新联系在一起:冲出亚洲、走向世界。

相关新闻
三大耻辱片段构成一部男篮电影 信兰成的黑色
世锦赛抽签给中国男篮定位 自嘲二流现实第五
亚锦赛、斯杯、东亚运一败再败 男篮被降到第
体育总局批男篮东亚运表现 篮协不表态李群扛
信兰成“二流说”引发骂声 网友质疑谁是亚洲
山东男篮新赛季三大看点 高层已定下联赛前四
上海男篮搬家众望所归 期待姚明与球迷打街头
东亚只排老四男篮2012能靠谁?姚明遮盖了大
东亚运男篮用伤心结束2009 救赎战换来四耻辱
东亚运-中国男篮负日本仅第4 创赛事16年最差